
杭州栖霞岭下昆明配资最新消息,岳飞墓前。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,面墓而跪。其中一尊女像是陷害岳飞的共谋王氏,另外三人分别是万俟卨、张俊,以及最引人注目的——曾任南宋宰相的秦桧。这组跪像自明代成化年间设立以来,已历经五百余年风雨。
从寒门子弟到南宋宰相
元祐五年(1105年),秦桧出生于黄州(今湖北黄冈)一个普通官吏家庭。父亲秦敏学曾任湖州吉安县令、静江府古县县令等职。少年时期的秦桧曾在江宁府学就读,后来进入太学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他早年做过私塾先生,对处境深感不满,曾写下“若得水田三百亩,这番不做猢狲王”的诗句。
政和五年(1115年),二十五岁的秦桧考中进士,补密州教授。随后娶北宋名臣王珪的孙女为妻,步入仕途。在北宋末年复杂的政治环境中,秦桧展现出敏锐的政治嗅觉。靖康元年(1126年),金兵围攻汴京,要求割让太原、中山、河间三镇。时任职方员的秦桧上书提出四条意见,反对割地。这番言论使他升任御史中丞。
然而,靖康之变改变了秦桧的命运。靖康二年(1127年),汴京陷落,徽钦二帝及众多皇室成员、官员被俘北上。秦桧也在其中,被押往金国。
展开剩余78%命运的转折:从金国归来
建炎四年(1130年),秦桧突然带着家眷从金国控制下的楚州返回南宋。关于这段经历,《宋史》记载称秦桧是杀监己者夺船而归,但后世史家多持怀疑态度。当时就有官员质疑:“桧与何栗、孙傅、司马朴同被拘执,何独桧生还?”
尽管如此,秦桧的回归受到宋高宗赵构的重视。他很快被任命为礼部尚书,次年升任参知政事,不久后又拜相。秦桧提出“南人归南,北人归北”的主张,与高宗的议和想法不谋而合。
绍兴七年(1137年),秦桧因结党营私被罢相。然而仅仅一年后,他再度被起用,从此独揽相权长达十八年。这段时期,正是岳飞等将领在抗金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。
岳飞的崛起与主战派的辉煌
宣和四年(1122年),二十岁的岳飞应募从军。在北宋灭亡的动荡中,他凭借战功逐步升迁。建炎元年(1127年),岳飞上书反对朝廷南迁,因“越职言事”被免官。后投奔河北招抚使张所,屡立战功。
绍兴元年至四年(1131-1134年),岳飞率部平定内乱,收复襄阳六郡。绍兴六年(1136年),岳家军北上进攻伊洛,直抵黄河南岸。随着战功累积,岳飞官至太尉、宣抚使。
绍兴十年(1140年),金国撕毁和议,完颜宗弼(金兀术)率军南下。岳飞奉命迎击,率领岳家军连战连捷。郾城之战中,岳家军以背嵬军大破金军铁浮屠、拐子马。随后进军至朱仙镇,距汴京仅四十五里。
此时,北方的抗金义军纷纷响应,金军内部也出现动摇。完颜宗弼准备放弃汴京北撤。面对大好形势,岳飞对部下说:“直抵黄龙府,与诸君痛饮尔!”
十二道金牌与风波亭冤狱
就在岳家军势如破竹之际,朝廷的动向却急转直下。绍兴十年七月,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,强令岳飞班师。
《宋史·岳飞传》记载:“飞愤惋泣下,东向再拜曰:‘十年之力,废于一旦。’”撤军途中,中原百姓拦马哭诉:“我等戴香盆、运粮草以迎官军,金人悉知之。相公去,我辈无噍类矣。”军民悲泣之声震动原野。
回到临安后,岳飞被解除兵权,改任枢密副使。绍兴十一年(1141年)八月,高宗下诏罢免岳飞枢密副使之职。同年十月,岳飞被投入大理寺狱。
审讯过程中,御史中丞万俟卨罗织罪名,诬告岳飞“谋反”。负责审理的大理寺丞李若朴、何彦猷认为证据不足,力争无罪,反被罢官。已罢官在家的大将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,秦桧以“莫须有”三字回应。
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(1142年1月27日),高宗下达赐死诏。当晚,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杀害,时年三十九岁。其子岳云、部将张宪同日遇害。
岳飞死后,秦桧继续执掌朝政十五年。期间他大力打压异己,大兴文字狱,篡改史书,使得“士大夫缄口不言国事”。绍兴二十五年(1155年),秦桧病重,高宗亲临探望。此时秦桧仍企图让其子秦熺继任宰相,遭高宗拒绝。
秦桧死后,高宗如释重负,对近臣杨存中说:“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。”尽管如此,高宗仍追赠秦桧为申王,谥号“忠献”。
然而,历史评价很快发生逆转。开禧二年(1206年),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,削去秦桧王爵,改谥“谬丑”。尽管后来史弥远掌权时恢复秦桧王爵,但民间对秦桧的评价已定。
明宪宗成化十一年(1475年),浙江布政使周木修建岳飞墓,首次用铁铸秦桧夫妇跪像。此举开创了以跪像形式惩罚历史罪人的先例。
明正德八年(1513年),都指挥李隆用铜重铸跪像,并增加万俟卨像。这三尊跪像很快被愤怒的民众砸毁。明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,按察副使范涞再次重铸,加入张俊跪像,形成现今的四跪像格局。
据《西湖游览志余》记载,跪像历经多次重铸。在明清时期,每当民族危机深重时,民众对秦桧跪像的破坏就愈加激烈,反映出民间对卖国行为的痛恨。
历史的反思
秦桧与岳飞的历史地位,在不同时期有所波动。但总体而言,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地位日益巩固,而秦桧则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清代乾隆年间,状元秦大士游览岳飞墓时写下:“人从宋后羞名桧,我到坟前愧姓秦。”可见秦桧的恶名连累整个秦姓。
从历史事实看,秦桧固然是迫害岳飞的主要执行者,但宋高宗赵构在其中的角色同样关键。现代史家指出,高宗担心岳飞“迎回二圣”会威胁自己的皇位,且对武将掌权心存忌惮,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岳飞的悲剧。
杭州岳飞墓前,有这样一副对联: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佞臣。”这对联生动概括了忠奸之间的历史评判。秦桧跪像的存在,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惩罚,更是中华民族忠奸观、是非观的具象体现。
如今,当游客走过岳飞墓前的跪像时,总会驻足沉思。这段八百多年前的历史公案,至今仍在提醒世人:忠诚与背叛、爱国与卖国,这些价值判断超越时代,成为民族记忆的组成部分。四个铁铸的跪像,默默诉说着历史的审判昆明配资最新消息,也见证着一个民族对英雄的永恒敬仰和对奸佞的永不宽恕。
发布于:浙江省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